房宁:“微笑佛国”如何破解民主乱局

作者:房宁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4-01-15

  自今年11月底以来,泰国因总理英拉向国会提呈“特赦法令”而引起新的混乱。12月9日,英拉在各方巨大压力下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提前大选。日前,英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会迫于压力辞职,而会认真履行看守政府的职责。

  乱局背后是未完成的社会转型

  青评论:对中国人来说,泰国很近,但又很远。近是地理上的,远是心理上的,尤其是最近这些年的泰国政局,各派斗法,似乎让人看不清楚。拿这一轮泰国局势来说,总理英拉最近在各方压力下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提前大选,混乱可能仍将持续。怎么看目前的局势?

  房宁:大家印象中的泰国是一个佛国,是“微笑的国度”;在制度上,泰国给人的感觉比较偏西方。这是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大家对泰国的社会发展情况实际上并不太了解。

  泰国实际上仍然处于工业化的阶段之中,并没有完成这个进程。我们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以它的城镇化率为标准的。如果城镇化率达到60%甚至70%,现代化就差不多完成了。从社会学角度讲,也就是所谓的社会转型基本完成了,人们的身份从农民变成了城里人,社会结构变化了;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新的社会结构形成之后,政治结构、权力关系也会有变化。问题的根子在于,泰国的城市化率并不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泰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它的人均GDP挺高。根据我们关于亚洲国家政治发展历史的研究,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如果采取一种合适的制度安排,即开放社会权利、扩大经济自由,同时关闭权力通道,不采取或较少采取竞争性的制度安排,即在政治制度体系中形成所谓权利与权力的“对冲”机制,国家的发展就会比较顺利和稳定,否则就可能出现问题。

  青评论:就是说,泰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还没有完成,整个社会还处于转型的时候,采取了一种并不适合他们的体制?

  房宁:是这样。因为工业化没有完成,社会处于转型期,这意味着社会流动、身份转变、财富增加、重新分配。如果在这个时候实行竞争性的选举,人们就会倾向于通过政治手段和集体行动,而非经济手段,来获取社会流动和身份转变的机会,谋求财富,这样就很容易带来社会混乱。工业化阶段,开放权力,实行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制度安排的国家,必然造成经济、社会、政治利益的“重新洗牌”,必然造成社会“以阶级斗争为纲”,国家当然会陷入经常性的动荡。这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现象,是世界范围内政治发展的规律性现象。

  青评论:泰国的体制也折腾过很多次,从1932年暹罗革命诞生君主立宪制以来,泰国发生过12次政变,制定过18部宪法,但似乎都不太灵?

  房宁:泰国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有过3次开放或封闭的政治选择循环,现在又站在了十字路口。简单地说,泰国的政治斗争,是一方要开放,一方要保守:保守派这边的精英集团是王室和军队,背后还有一个传统的工业集团;开放的一边则是以他信为代表的现代工业集团和城市中产阶级。所谓传统工业集团和现代工业集团的区别,就像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的区别。

  问题在于,泰国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进程。那些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比如韩国、台湾,虽然有时候也乱,但问题不大。

  泰国的特殊性缘于“政经分离术”

  青评论:就泰国政治本身而言,它有哪些独特性呢?

  房宁:泰国政治也有它的独特性,我们称为“政治家的政治”与“企业家的政治”。这种结构下的精英集团有两拨人,政治精英是一批人,而企业家是另一批人,这和一般国家二者合一的精英集团不太一样。

  这种现象和东南亚政治发展史有很大关系。东南亚许多国家的统治集团一直以来采取类似中国历史上那种重用“客卿”的统治术。统治者集团往往把经济利益放给勤奋、善于经营、也比较抱团的华人,导致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命脉很多掌握在华人资本手里。这些国家的上层阶级要控制国家,宁愿财富掌握在外人手里,而让本国人去当兵、当警察,这样好控制,也使得本土精英与外来精英相互牵制。

  久而久之,东南亚国家出现一种本土精英掌握政治权力和外来精英更多控制经济权力的“政经分离”现象。但在工业化进程中新兴的经济集团不可能总是满足于没有政治权力的状况。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当下,新兴集团就会通过“企业家的政治”来向“政治家的政治”提出权力诉求。这就是现在泰国形势的真正背景和深层原因。

  青评论:泰国目前的政治舞台上,各派别的具体构成是怎样的?

  房宁:就像前面讲的,分为保守派和开放派两大派。保守派黄衫军的组成主要是公务员、教师、城市中产阶级,背后的凝聚者是国王和王室,代表了泰国社会保守的一面。他信则是新兴资本集团的代表,同时代表了一部分不满的、被边缘化的社会群体。他们主张全球化和开放、自由。

  在整个政治格局中,拉玛九世,也就是普密蓬国王的作用很重要,他能维护军队的统一。泰国国王代表着农民利益。他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不出国,致力于泰国农业,搞所谓“光辉经济”。泰王有着“瓦尔登湖式”的理想,倡导老百姓种菜、养鱼、种稻,业余时间念念佛经。泰王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令万众敬仰的高尚品格,是泰国社会团结稳定的最重要的保障。但是说来也怪了,按说国王是代表农民的,但红衫军大部分却是100泰铢一天雇来的农民,现在广大农民似乎站到新兴资本集团一边——泰国问题的复杂性就在这儿。

  青评论:他信好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利用政治上的宽松搞民粹主义,包括在他执政的时期,推行了全民医疗保健体制,以及协助农村农民的政策,赢得了不少农民的支持。

  房宁:泰国的城乡差异特别大,虽然这个国家给人的印象很美好,但农村的状况极其糟糕,农业根本不行。新兴资本集团在“忽悠”农民,搞小恩小惠,说什么“30泰铢(约合人民币5.6元)治百病”,其实来个感冒也不够治的。总的来说,泰国的问题虽然表面看上去是一场民主运动,但本质上是工业化未完成就实行政治开放的后果。“企业家的政治”和“政治家的政治”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一轮接一轮的斗争。

  未来发展有赖于各方走向成熟

  青评论:这么说起来,泰国未来的政治发展,还要看普密蓬国王的态度和立场。

  房宁:对,国王在泰国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他是道德楷模的化身,威信极高,现代社会里几乎没有过这么广泛受到人民拥护的国王。国王最重要的作用是他对军队的控制。2006年的时候,他信稍微流露出点挑战国王的意思,军队一下就把他掀翻了。

  所以泰国未来的政治走向还是要看国王。虽然我们说泰国是君主立宪制,普密蓬国王只是虚位国王,是国家象征和民族象征,但他在政治上起到的是一个平衡器的作用。他的砝码随便往哪里一摆,政治平衡就发生了变化。

  青评论:目前而言,泰国的局势有没有可能走向失控?草根政治兴起之后,会不会对现有的政治结构形成冲击?

  房宁:现在英拉他们掌握着局面,时间对她有利。这次国王和军方都比较克制。两个政党闹、群众闹,都没事。因为权力博弈背后是实力博弈,不是政治领袖瞎喊就能有用的,要有很强的政治力量才行。

  泰国的草根政治、民粹主义不会有前途,从历史上看,这些都是在革命时期的特定角色。所有的革命都会有一个“热月”。革命高潮过后,都会有“回潮”和“反动”。群众,各式各样的“群众”是革命和运动中的“运动员”,革命和运动之后就自然会销声匿迹了。黄衫军也好,红衫军也好,所有的社会运动都不是自发的,都是被组织的。

  青评论:普密蓬国王很伟大,但他毕竟年事已高,泰国的政局走势会怎么变化?

  房宁:国王可谓“一身系天下之安危”,但毕竟年事已高。现在掌握政府的这一派并不着急,不和对方硬斗。泰国未来如何,最终还是要看军队,要看他们最终是站在传统集团一方还是新兴产业集团一方。

  我们研究东亚的民主化会发现,民主化的果实往往落入军人集团手中。这种现象在菲律宾十分典型,表现在军政强人拉莫斯将军身上,我们称其为“拉莫斯现象”。泰国也一样,未来政局走势,取决于军队是否统一。

  总的来说,工业化完成后,社会转型随之完成,新的社会结构出现并稳定了,政治才能稳定,民主才能稳固,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各方妥协的产物。泰国现在走在半道上,各阶层都还没有成熟,所以谁的主张极端就跟谁走,法国大革命也是这样。

  泰国政治发展年表

  1932年发生不流血的暹罗革命,君主立宪制诞生

  1950年代学生运动开始萌芽

  1973年 “全泰学生中心”(NSCT)发动10·14运动,他侬—巴博政治集团倒台,结束了1932年以来的泰国军政府历史,也开启了泰国公民社会之门

  1976年泰国军方发动政变,于当年10月镇压了法政大学左翼学生的抗争运动

  1980年代新自由主义泛滥,民主运动势微

  1992年“黑色5月”兵变发生,政治改革被重新提上公众议程

  1992年至2000年政治气氛宽松,他信倡导的民粹主义主张获得广泛支持

  1997年通过最有政治改革意义的《1997年宪法》

  2001年他信领导的泰爱泰党击败民主党获胜

  2006年时任总理的他信解散国会,随后发生军事政变,他信流亡

  20089月年他信代理人沙马被宪法法院通过“法庭政变”剥夺总理职务,阿披实当选总理

  2009年2月泰国法院以腐败罪剥夺他信一半的私人财产,约14亿美元

  2009年4月红衫军遭到泰国军队镇压

  2010年4月至5月红衫军发起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主动员,遭到民主党所领导政府的镇压

  2011年7月英拉领导的为泰党在全国大选中击败民主党胜出,随后与保守派精英集团进行政治妥协

  2013年12月原阿披实政府副首相素贴·特素班组织反政府示威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房宁
房宁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