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昌是怎样从小石匠成长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的?

作者:白青年 来源:党史博览 2022-06-22

谷文昌是怎样从小石匠成长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的?

中共中央党校内的谷文昌雕像

谷文昌是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随解放军南下,参加解放福建的战斗前,在太行山革命老区留下的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为流传。后来,他到福建工作,始终心系百姓。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出名巧石匠

191510月,谷文昌出生在河南省林县西乡坪区(今石板岩镇)郭家庄南湾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谷玘和育有三子,谷文昌排行老二,又名谷程栓。

谷文昌的父亲是一个淳朴的庄稼人。为了养家糊口,他经常上山砍柴然后卖掉换点小钱,买些油、盐等生活用品。谷文昌7岁时便开始帮家里做家务、种地。由于家境贫寒,谷文昌9岁时就告别了学堂。

林县自古就有匠乡的美誉,木匠、瓦匠、铁匠、石匠等匠工门类齐全,技艺在身,这些人的生计自然比一般人要好一些。谷文昌看到石匠师傅的活计接连不断,又能挣钱养家糊口,就迷上了石匠的手艺。他不怕吃苦,不怕劳累,努力学习,很快就学成了石匠精锻细刻的好手艺,巧石匠的名号享誉在大山里的村村寨寨。

谷文昌20岁那年,由于家庭变故和债主逼债,家里把能卖的东西全部卖光还了债,一时倾家荡产,全家八口人仅靠六分薄沙地维持生计。次年,父亲上山砍柴时不幸跌下悬崖身亡,全家如天塌了一样。在重重苦难的逼迫下,为了家庭生计,谷文昌和大哥谷程顺卷起铺盖,带上石匠的工具,上山西下河南,走东家串西家做起石工的营生,还一边干石工活一边做些小买卖。由于他们诚实守信,为人厚道,每家的石工活都精锻细刻做成精品,受到雇主的交口称赞。

回乡寻找党组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按照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八路军129师挺进太行山,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129师太行第4游击支队奉命由河北涉县进驻林县北部地区。

1942年初秋的一天,谷文昌在山西长治给一富户人家锻石碾。临近午饭时分,有一个中年男子路过那里,看到谷文昌一手拿着小铁锤,一手紧握抡(小钢钻)把,不慌不忙地叮叮当当锻着。在那大大的碾砣上,他锻得纹理均匀,深浅适宜。那名中年男子见状便脱口而出:

小铁锤好似一头牛,小抡把好似一部犁。不耕田地吃白面,不种芝麻吃香油。长木匠来短铁匠,石匠八尺算一丈。

谷文昌一听是林县老乡的口音,急忙停下手中的锤钻,问:老乡,你是林县啥地方的?来来来,稍坐一会儿,我给主家说说,晌午在这里吃顿饭。

这个中年男子说:我老家就是任村的,在老顶山给人家放羊。我听说八路军来到了咱家乡,明天准备回老家,要去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谷文昌听了老乡的话,心里激动万分。

谷文昌马上让主家结了工钱,又告诉了大哥,星夜起程,奔回了老家。

1942年初,中共林北县委派遣共产党员郭勋到西乡坪一带开展工作。19436月,建立中共西乡坪村党支部,有党员12人。郭勋代表上级党组织指定靳言录为支部书记。是年8月,又在西乡坪建立了农会、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

谷文昌很快找到了党组织,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捐了出来,用于家乡的革命事业。由于工作积极肯干,谷文昌被群众推举为农会主席。他追求革命真理,同年冬天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党组织举办的冬学民校。白天帮八路军翻山越岭到5公里开外的桃花洞、上坪、马鞍垴、车佛沟等山村送信,晚上攀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到车佛沟村民校学习,有时回到家里天就亮了。

为了发动群众,谷文昌在工作中根据山区的实际,编了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对于唤醒民众的革命热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车佛沟十里长,越走越想娘;车佛沟十里深,越走越灰心。穷人累一年,还是难过年;富人不干活,肚大腰又圆。翻身闹革命,越走路越宽。

贫苦人在山区劳动坠山死亡事故频繁发生,他就编道:前晌喝了稀饭上东崭,中午吃了糠面上西崭,饿着肚子去干活,死在山里没人见,要想不过苦日子,只有跟着共产党干。

19443月,根据谷文昌工作突出的表现和请求,经靳言录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谷文昌是怎样从小石匠成长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的?

1954年秋,谷文昌下乡调研时的留影

剿蝗、养蚕搞生产自救

1943年至1944年,豫北地区一带特别是安阳、林县,遭受了罕见的大旱,铺天盖地的蝗虫将庄稼蚕食。

林北县、安阳县在黄家坡设立了联合指挥部,谷文昌任剿蝗指挥部侦察员、七区剿蝗大队长。他积极组织村与村、区与区联合剿蝗作战,先后带领3000余名群众在焦家屯和清凉山一带展开灭蝗大会战。经过党政军民艰苦努力,终于战胜了蝗灾。中共漳北地委、五分区政治部在慰劳信中,表扬谷文昌等人为剿蝗的勇士

谷文昌是个善于观察学习的人,在实践中学会了养蚕技术,这为他领导山区群众发展养蚕事业进行生产自救、支援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3年到1944年,是抗战最困难的时期。在华北一带,日军继续实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连续进行大扫荡。同时,大批国民党军队投敌、通敌,太行山区和林县的伪军骤然增多。加上连续几年的严重自然灾害,根据地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为此,中共林北县委响应中共中央、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党政军民掀起了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村村组建互助组,开渠、修滩、割草积肥,进行生产自救。边区政府继续鼓励开荒,并按照规定将开垦荒地免交公粮3年延长为5年,调动了群众开荒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成绩。

谷文昌当时所在的七区共有14个行政村,七零八落分布在太行山中。这里山高林密,养蚕是救灾度荒的好门路,但当地群众不注重养蚕技术,迷信蚕姑奶神,烧香磕头跪拜神灵。谷文昌到各村召开养蚕农户会议,并请祖辈都是养蚕能手的申九华老人到各村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授课,传授养蚕经验,组成1234户群众参加的山蚕养殖合作社。春秋两季,合作社获利120万元(冀南币),推动了当地养蚕业的大发展,对抗日救灾起了很大作用。

抗战支援前线

1944411日,林县全境解放。盘踞在安阳的日伪军不甘心最后的失败,还在作垂死挣扎。9月上旬,日军第15旅团和伪军1000余人,由安阳出发,分两路向林北地区扫荡。有一天,驻姚村的日伪军100多人偷偷向白草坡一带进犯。谷文昌听到民兵岗哨报告的敌情后,立即行动,抓紧时间让区干部组织群众向山沟转移。他自己则不顾个人安危,率领部分民兵殿后,阻击敌人进攻,保护人民群众安全撤退。

上党战役前夕,林县、林北县掀起了参军的热潮。到解放战争时期,民兵队伍更加发展壮大,村村都组织有民兵队伍。谷文昌带领民兵,积极参加解放战争,并且大力动员群众支援前线。

19459月起,谷文昌先后参加了邯郸、鹿楼、汤阴、新乡、安阳等战役、战斗。在频繁的支前、参战中,谷文昌率领广大民兵与正规部队一样,出入枪林弹雨,集胆识智勇于一身,屡建奇功。

南下东山县

1948年初,谷文昌调任林县第二区(今林州合涧镇)区政委,8月又调至十一区(今林州任村镇)任区书记。这一时期,他参加林县土地改革复查工作。工作中,他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敢想敢干,勇于担当,曾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194812月,中共林县县委根据太行五地委的指示,组织一支114人的南下工作队。在组织南下工作队的动员会上,县委书记马兴元、组织部部长蔡良承等率先报名。谷文昌也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说:人家马书记、蔡部长能离开家乡来咱们林县闹革命,现在人家又要随军南下,我们林县人决不能当孬种,我们也报名去!在他的带动下,林县有不少干部纷纷报了名。

19491月下旬,林县任村区和谷文昌所在的郭家庄南湾村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林县县委书记马兴元、组织部部长蔡良承、宣传部部长郭丹、副县长郭景周带领的这支工作队,被编为南下长江支队第5大队第3中队。他们南渡黄河,跨过长江,取道上海、杭州等地,直抵福建省沿海地区,包括和台湾隔海相望的东山县小岛。这些干部为解放东南沿海,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窜犯大陆沿海区域,保卫海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浓浓故乡情

谷文昌在福建任东山县委书记时,经常想念着家乡那片热土。有一年秋天,谷文昌写信给林县老家的三弟,说他胃口不好,想念着老家的黄梨。大黄梨熟了,三弟买了只大纸箱,一层纸一层梨,精心包装,给他邮到东山。

第二年初秋,谷文昌又给三弟来信说:今年黄梨熟了,再给我邮一箱吧。去年你给我邮来的梨,我一个也没有舍得吃。放烂后,我把梨核埋到我的试验地里,前几天已长出几寸高了。我要在东山试种梨树,要让咱家乡的黄梨树在东山大力推广。

谷文昌曾两次带领东山县的主要干部到自己的家乡林县参观人工天河”——红旗渠,决心以家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把东山县建设成为祖国东南沿海风光旖旎、光彩夺目的宝岛。

1981130日,谷文昌因病在福建漳州逝世,享年66岁。

(来源:《党史博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