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具有时代精神的英雄形象

作者:关仁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8-01-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其中也提到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让我感触颇深。

我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金谷银山》,其指导思想和创作导向,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塑造新时代农民的英雄形象。虽然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小说,但农村的现实矛盾、问题也没有回避。记得还是前年去邯郸涉县体验生活,本来是想创作新中国成立前晋冀鲁豫税务局生活的一部电视剧。采访中,在太行山听说了一个“金谷子”的故事,于是,本来设定的创作路线改变了,因为“金谷子”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

一个普通的太行山农民在城里卖菜,回到太行山的贫困山村寻找老种子——金谷子。为什么这样?他是有精神资源的。他年轻时无意中得到本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从内心崇尚梁生宝。清朝时皇帝的贡米———金谷子已经消失了,村里村外种的是外国种子种植的谷子。一种责任感促使他要寻找金谷子。走遍太行山也没有找到,后来听老人说有个老农去世时带走一罐金谷子埋进坟里。为了挖掘出老种子,他买来猪、羊领牲,鼓乐队吹拉弹唱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到了老种子,并建立了中华民间种子库。种子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培育成功,让广大农民受益。我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接下来的半年,我一直在走访与采访,最后把故事放在了我熟悉的故乡唐山燕山白羊峪。

为什么想写这些?这源于我的思考和创作目标:农民可以不关心文学,但文学万万不能不关注农民生存。关注现实生活,写农村现实的变迁、文化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金谷银山》就是我思考的阶段新成果。通过这部作品,把十八大以来新农民的形象生动立体地呈现出来。小说中,燕山白羊峪青年农民范少山,从小喜欢梁生宝,以梁生宝为榜样,他在北京昌平卖菜致富,却赶上在天津打工致残的父亲回乡,雪灾和贫困困扰着村里还没有搬迁的17户农民,有空巢老人,还有残疾人和儿童。这给范少山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他主动回乡。现实中的农民面临着融不进城市和回不去乡村的双重纠结,他想要回来,人与灵魂都要归来,这个归来不是表面的,而是在当今乡村进行一种经济、道德与文化的重建。范少山这个艺术形象在白羊峪的行动就是在完成一个新时代农民的实践探索:他带领乡亲们走上绿色、生态的脱贫致富之路———在太行山找到具有传奇色彩的金谷子,种在了白羊峪的土地上,获得成功,引为轰动;在农大孙教授的指导下,利用本村的苹果园,培育无农药苹果,被称为“金苹果”;为了打通白羊峪与外界的道路,带领乡亲们奋力开掘……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奋争,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最终脱贫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村,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绿色生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文学创作来说,不能就事说事,要把文学放在民族振兴的高度,放在中华文脉传承大格局中思考,特别是找到民族文化精髓,激励我们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传承文脉与基因不是空泛的,是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旗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中国发展,关注人民冷暖,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的新史诗。对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创作的呼唤,让我为之动容。我想起开创了荷花淀派的孙犁老师,用诗性语言塑造了平民抗战英雄形象。英雄不是孤立的,具有崇高精神、人道主义关怀,充满人性光明与深情,这要求我们作家构思作品时要站在思想道德高度,站在家国天下的立场上来谋篇布局,因为肩上有责任,笔下才能有乾坤。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家也要不忘初心,面对人民捧出真心,在文艺精品创作中树立雄心,让文学与时代、与人民互相映照,鼓舞人、激励人。(作者关仁山系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