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安得山——《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详考》节录

作者:双石 来源:察网 2017-11-13

安得山,现名格地山,位于四川省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大藏乡与红原县四寨乡交界处,是两县的界山,经实测确认垭口为海拔4253米北麓下坡就是红原的江贡玛草地,南麓下坡即是马尔康的卡尔古牧场。在红军长征的文献和日记中,这座山被称作“安得山”,一直不知源出何处。笔者在《马尔康县地名录》中查证并与GOOGLE地图印证后到相关位置的地名为:格地山。

寻找安得山——《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详考》节录

1-4-2-1:格地山(安得山)的地理位置(截图)

㈠史实依据

格地山是红军两次翻越过的雪山。

⒈红军首次翻越格地山:以现有的史籍和相关档案文献,很难确认红军首次翻越格地山的时间,而只能从1935年8月19日王树声电告:“二十五师今晨攻查理寺”的时间倒推,判读出一个时间区间:1935年8月8日~8月16日之间。部队序列为:红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五师。

⒉红军再次翻越格地山:红军再次翻越卡子山发生在1935年9月红军左路军主力退出草地南返期间,以现有的文献档案很难准确认定其时日和部队序列,只能根据马尔康县史志部门编撰的《红军长征在马尔康县》大致确定一个时间范围:1935年10月初,部队序列可能是红五军、红九军之一部。

时任红九军参谋长的陈伯钧和时任三局政治委员的伍云甫都留下了翻越格地山的日记。

陈伯均日记摘录
八月二十二日 阴,微雨。
行军。由大藏寺经卡耳古到安得山下露营,约五十里。是日七时许,由大藏寺出发,到卡耳古十时左右。因要赶上第二天的宿头,所以总座决定进至安得山露营。
安得山系卓克基土司与阿坝土司辖区之分界岭。山之北为阿坝土司所管,山之南为卓克基土司所管,山之北即为松潘著名之草地。山之南尚可找出些许粮食。到安得山,已十四时以后了。该地尚有水草森林,可供戎马憩息之需。
黄昏前,奉总座命,召集二七六团及总直属队干部讲解明日行军注意事项及对付骑兵问题。晚得一纵队电报,我廿五师已于廿一日完全占领阿坝,夷骑四散,夷人逃跑一空。
八月二十三日 雨
行军。由安得山经龙耳夹、拿龙沟到石匠关,约一百一十里。
晨三时起床,四时集合,上安得山,雾雨笼罩,看不真切。下山十余里,渐能分辨,草地树木稀少,有矮山小渠,一望了然,弱草湿地无处不是牧场,兼大雨淋沥,人马快役极感困难。
是日,我们随前卫先到石匠关,辎重行李至次日晨才全部赶到,石匠关房少,只三、四十家,不能容下很多人马,所以是晚拥挤不堪。
伍云甫日记摘录
八月二十四日 晴
由大藏寺至离安得山七里处露营,夜间下雨。是日李贻厚、李金安、林继银和电话员一名留大藏寺医院,郑义斋派一连护送,许营副、朱连长率领。
八月二十五日 阴
六时半出发,过安得山即进入草地,十一时下砂子雪一阵,沿途多系水涡泥拧,行动较困难。通落伍三名(被蛮骑砍伤)。夜十时才抵石匠公闲河之牛房宿营。是日行(约百里),甚疲。瑞金老掉队。

㈡踏勘和确认地理信息

格地山尚无公路可通,但从红原县的江贡玛村有土路可到山的北麓下。

格地山在红军长征文献和日记记录中,被称作“安得山”。这个命名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惑:这座山究竟是不是雪山?垭口究竟在哪里?我们查阅了当地史志和地名资料,均没有发现“安得山”的地名。在马尔康县建在卓克基的红军长征纪念馆看到的地图上,却标示着“安得山”的大致位置。经与GOOGLE地图反复比照,再参阅有次地名资料并与红军文献和日志记录对照,从卡尔古村到红原的江贡码村,均无海拔在4000米以下的山垭,所以可以确认,红军翻越的就是一座雪山。而与这座雪山最接近的地名,就是格地山。

但我们这个推测是否准确无误,还需要实地踏勘确认。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曾分别组织了两次考察活动。

第一次考察:2013年10月3日,笔者和四川凯旋摩托车俱乐部的队友赵文捷、蓝锦、张帆、廖林科、陈智伟、卢家荣等一行六人六骑从沙尔宗乡出发,沿青坪河下行——青坪河是一条倒淌河,大金川的一道支流,准备从格地山南麓抵近考量这座雪山垭口。

从龙尔甲乡北去到了嗄渣村一打听:这里原有的机耕道已变成了简易公路,有藏民告诉我们,这条道今年刚修通,翻过山就是红原查尔玛的草地,可以去阿坝的查理寺,也可以去红原的龙日坝、上壤口。而这条道正是我们要去的四寨、江贡玛路线吻合,中间除了翻几个小山垭口外,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对我们的行程造成麻烦的地理障碍……

上路后天气很加晴朗,翻过一个小山垭口后,红原查尔玛的那片草场,就已在望。那片天地跟沙尔宗这方山岭完全是不同,真个就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风吹草低现牛羊”啊。从这段行程所遇到的自然环境来看,能给徒步行进造成的困难的地理障碍基本上没有,不知当年红军左路军从噶曲河畔返回马尔康、松岗地区时有没有部队从此间行进?而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文献和日记),红军左路军部队从阿坝、查理寺地区返回马尔康、松岗地区时,有一部分部队没有选择经过草地的路线,而是沿茸安(当时称安坝)、格尔登玛、科拉机、草登那条道,沿大金川河下行,进至脚木足地区……

中午时分,车队赶到了查尔玛(四寨)。

现在的查尔玛是挺热闹的草原小镇,有客栈,有饭店,大部分都是从川内各地来做生意的汉族群众开的,看起来与当地群众也处得不错。在吃饭时我们与藏民们交谈了几句,对红军从此过境的事情他们看起来都能说道几句,比如就有牧民告诉我们去查理寺的路上还有残存的红军工事,在那儿红军还跟杨俊扎西的骑兵打过仗……

吃罢午饭我们起身向江贡玛前进。

江贡玛离查尔玛很近,现在是个不小的村。据悉,这里就是红军左路军从格地山下来后遇到的第一个村庄——当时被红军称作“石匠官”或“石匠关”,伍云甫、陈伯钧日记都提到过这里。现如今这个村子经过打造,看起来非常漂亮,村南还有一个观景台,站在上面不仅能拍到这个村子的全貌,而且还能远眺雪山,观赏草地。如果还有兴致,还可以直接沿简易公路抵达格地山脚下,而山那边就是我们来时到过的大藏寺……

这里的草地似乎比我们此前蹚过的水草地要略显干燥和平坦,纵横交错的沼泽也没有那么多,估计当年红军在行军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恐怕就是筹粮了。这里应该还是红军左路军部队的一个汇合点:从鹧鸪山脚下北进的部队从龙日坝、上壤口击溃杨俊扎西的藏骑武装后,也转向这里与主力汇合,然后去了查理寺……

寻找安得山——《红军长征过草地行军路线详考》节录

今日江贡码草地

因从北麓再无摩托可行的道路登上格地山垭口,我们决定另择时间对格地山进行考察。

“安得山”与格地山之惑,仍然没有得至答案。

第二次考察:2016年4月16日,我们从格地山南麓对格地山垭口进行了实地踏勘。

这次考察因得到了马尔康县党史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我们事先与大藏乡政府的同志取得了联系,他们听我们道明来意后,直接就说那就是“安得儿”,指的是一个叫“安得儿”的牧场北侧的一座雪山,而且“山不大也不陡”,来回均可以乘骑。

17日一大早,大藏乡党委副书记叶西达真陪同我们从大藏乡出发,沿已硬化的通村公路很快就来到了卡尔古村。这个村子很小,只有百十来口子人,就在大藏寺西北的半山腰。《陈伯钧日记》中就提到过这个村子,不过他是用的是当时的音译地名——卡耳古。

卡尔古村党支部书记旦根斯甲为我们准备好了马匹,并安排了两位村民担当向导。参加这次考察活动的人员计有:周军、赵文捷、张严、杨潇和村民杨根斯甲、扎西泽尔登。村民们说,他们打老辈儿听说过红军从此经过的故事。

从卡尔古上路后,的确如乡政府同志所言的一样,山不陡,虽是小路但也平缓好走。沿途都是森林,小路曲曲弯弯,缓缓上升,甚至摩托都可以骑行,有个牧民骑着摩托赶到了我们前头。不过到了分岔口时过了河,摩托就不能骑了,这位牧民就把摩托扔在路边,直接徒步奔牧场去了。

过河后上一道缓坡,就是一片很平坦的牧场。

杨根斯甲告诉我们,牧场还有一个三岔口,他们称之为“日嗄登松都”,也就是三岔口的意思:从此处往右去的垭口,是去红原县的龙日坝的;而往前行再往左侧上山的那个垭口,就是去红原县江贡玛村的。

去江贡玛村的这个垭口,就是我们正在寻找查证的格地山垭口,红军就是打这儿过的。

从牧场到格地山垭口,要上一道坡。这个坡有一两公里长,但坡度很缓,我们都可以不下马。快接近山垭口时稍微有了点坡度,有积雪也不算太深,也不用手足并用费大力,我们下马行没走几步到就到了山垭口。

一上山垭口,笔者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从江贡玛延伸而来的牧道清晰可见。

升起红四方面军军旗并完成航拍后,下山。

从卡尔古村出发,到格地山垭口,行程近10公里,来回基本上不下马。

这是我们已完成的数十座雪山考察中,最为轻松愉快且浪漫的行程。

我们行前的图测和判定,是准确的!实测的座标与图测的座标几乎分毫不差!

而且,安得山与格地山之惑,也得到了解答。格地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正式命名,而安得山是红军过境时根据“安得儿”这块牧场自己命的名。两座不同名字的山,实际上是同一座山。

实地踏勘的意义,还需赘言么?

谢谢大藏乡政府的同志,谢谢卡尔古村的村民们!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双石
双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研究者
1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