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冷战后日本军事战略的调整,综其所为,日本的发展构想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成为政治大国的方式是军事力量的突飞猛进。

作者:白益民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白益民:购岛背后政治企图 日本军事正常化“盟主”野心
 

  9月10日,竞选日本自民党总裁的前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石破茂叫嚣要把自卫队改编成“国防军”,意欲突破日本的宪法体系,建立完整的军工体系以及正规的军队。

  回顾冷战后日本军事战略的调整,综其所为,日本的发展构想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成为政治大国的方式是军事力量的突飞猛进。然而,由于日本宪法以及美国对日本军事发展的限制,日本必须找到一个有力的借口让其“名正言顺”地发展军事力量,而挑起钓鱼岛冲突自然成为日本屡试不爽的博取美国信任、发展自身军事力量的“王牌”。

  冷战后的假想敌

  冷战的结束改变了两极对垒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之后其后继者俄罗斯的经济也是一落千丈,日本必须在东亚地区寻求新的竞争对手,才能继续获得美国的军事信任和支持,毫无疑问这个竞争对手就是一海之隔的经济蒸蒸日上的中国。

  自1996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日本外务省骤然改变了事实上承认钓鱼岛存在争议并与中方达成默契的官方立场。1996年,日本青年社连续4次登钓鱼岛,引发中日冲突。借此机会,1996年9月17日,日本国会参议院公布了一份报告,公开散布“中国威胁论”。这份由国际问题调查委员会起草的报告称:“如果日本邻国中有哪个国家有可能对日本构成威胁的话,那将是中国。”

  此后日本极力将美国拉入钓鱼岛问题中来。特别是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和1997年《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制定以后,日本要求美国将防卫承诺扩大到钓鱼岛,并把这一点当作检验美国防卫承诺可靠性的“石蕊试纸”。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政策至少在口头上发生了变化。事实上,就在1996年10月3日美国驻日大使蒙代尔还表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不适用于尖阁群岛(我国钓鱼岛)。

  与此同时,日美开始扩大军事合作交流。1997年,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同美国斯帕塔公司等三家美国复合材料厂家,就联合研究导弹结构材料等可转用于军事的先进复合材料达成协议,研究经费由日美各负担一半,这是日美民间企业首次合作研究军事技术。

  更值得关注的是日美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领域的合作,两国决定共同研究设计弹道导弹识别和追踪装置、避免弹道导弹识别和追踪装置在飞行中与空气磨擦导致故障的热保护罩、拦截弹道导弹并将其破坏的弹头等。通过与美共同开发新军事技术,日本可以从美方得到新的军事技术,充实自己的军事技术,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军事实力。

  1998年8月,日本最大的军用电子产品制造商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与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结成联盟,合作开发导弹制导系统、武器控制、电子战硬件、机载和舰载雷达等国防技术。

  次年,日本三菱重工与洛克希德-马丁海军电子和侦察系统公司——巴尔的摩公司签订了价值7000万美元的合同,由巴尔的摩公司为日本生产8个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模块,并提供相关服务。此后,巴尔的摩公司还与三菱重工签订了一项2100万美元的后续合同,计划为三菱重工再次生产4个8单元垂直发射系统模块,并许可三菱重工生产和试验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巴尔的摩公司还为提供给三菱重工的垂直发射系统模块进行装配和试验。

  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模块装备在日本的“村雨”级和“金刚”级驱逐舰上。“村雨”级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一型采用隐身设计和垂直发射系统的驱逐舰,首舰于1996年3月服役,由三井财团的石川岛播磨重工建造。其余8艘“村雨”级驱逐舰中还有2艘是由石川岛播磨建造,三菱重工也建造了3艘,三井造船、住友重工和日立造船则分别建造了1艘。“金刚”级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配备“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共建造4艘,3艘由三菱重工建造,1艘由石川岛播磨重工建造。

  “傍大款”的军工

  200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日本再次挑起钓鱼岛冲突。4月1日,日本宣布向栗原家族“租借”钓鱼岛一年,租金2256万日元。这一行为遭到中国强烈反对。2003年,日本政府打算长期“租借”钓鱼岛列岛中的黄尾屿。

  为了宣示主权,2004年 3月24日凌晨,7名中国公民登上钓鱼岛,但在岛上遭日本海上保安厅人员扣留。2004年11月,中国军舰和军用飞机也多次前往东海巡视。面对中国的合法行动,日本再次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弱者,而寻求军事上的发展。

  2003年底,日本海上自卫队在2004年度的防卫预算中,编列约1200亿日元的经费建造一艘大型“直升机护卫舰”,其性质干脆就是一艘轻型航母,而其总体性能将比“大隅”级“运输登陆舰”更加先进。

  2004年11月,日本《东京新闻》披露了防卫厅的一个委员会于同年9月提交的一份正式报告的内容,称中国正“越来越成为日本安全的一大威胁”,认为中国武装进攻日本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报告宣称,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中国可能对日发动攻击:一是中国海峡两岸发生严重军事冲突,二是中日两国领土争端加剧,三是东海海洋资源争端。

  当月,执政的自民党在提出的宪法修改案中公开提出将“自卫队”更名“自卫军”,这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信号,表明日本的军事力量企图从此摆脱战后“问题儿”的形象,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国际军事舞台。

  12月10日,日本新一版《防卫计划大纲》出台,表达了对中国军事力量的担忧,还拉开了日本新一轮军事战略调整的帷幕,其军事发展开始向实质性、可操作性方向转型。这一转型将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军事力量性质的转型,二是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型,三是军事力量的结构性转型。

  日本一边渲染“中国威胁论”一边拉拢美国,从而实现其遏制中国以及升级自身军备的目的。2005年2月19日,美日外交与防务部门首脑在华盛顿举行安全保障协商委员会并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将台海问题列为美日在亚太地区12项共同战略目标之一。与此同时,日美两国军政首脑还确认重新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并修改1997年的“新指针”。

  为谋取东海权益,日本推行新一轮的军备扩充计划,2005年7月15日,日本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价值1.24亿美元的3年期合同,委托其对三菱重工建造的第一艘“金刚”级驱逐舰“金刚”号进行作战系统工程、开发以及“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武器系统的集成,同时升级垂直发射系统和舰载指挥与控制系统。“宙斯盾”武器系统是世界上主要的海军面防御系统,也是“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基础,它具有同时防御空中、水面、水下威胁以及弹道导弹的能力。

  日本还计划在驻那霸的第302飞行队配备F15J战斗机以对抗中国空军换装的最新型Su30MKK和Su27SK战斗机。除此之外,日本防卫厅为增强海上自卫队潜艇在东海浅水海域的作战能力,着手研究高性能新一代的潜艇声纳,开发适合舰艇和直升机在浅水区域使用的新型短程鱼雷。

  2005年11月22日,执政的自民党通过了新宪法草案。作为加强质量建设的重点,在2005至2009年新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期间,日本自卫队的武器装备采购计划主要包括:海上自卫队采购20艘舰艇,并对3艘“宙斯盾”级驱逐舰进行技术改造;航空自卫队完成对26架F-15战斗机的现代化改装,采购22架F-2战斗支援机、7架新型战斗机、8架新型运输机,引进1架空中加油机;陆上自卫队采购49辆90式等新型主战坦克。

  在2005年度的防卫预算中,日本斥资1188亿日元用于采购“爱国者—Ⅲ”型和“标准—Ⅲ”型导弹等,构筑陆基低层导弹拦截系统和海基高层导弹拦截系统。此外,日本还专门列出10亿日元的预算用于推进1999年开始的日美联合导弹防御技术研究,以开发下一代海基高层导弹拦截系统,用于拦截处于惯性飞行阶段的弹道导弹等。日本防卫厅计划从2006年底开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在2010年前部署124枚“爱国者—Ⅲ”型导弹。其中,首批30枚“爱国者”导弹将由美国制造,其余的94枚导弹将由日本三菱重工制造。

  为了加速日美两国军工企业联合开发的步伐,进一步加强两国军事合作,2007年5月,日美两国外长和国防部长在华盛顿举行的“2+2”安保磋商委员会会议上签署了一份基本框架协议,允许两国私有公司可以跨过政府部门直接交换与国防技术相关的科技信息。一个月以后,日本和美国政府正式签署该协议。

  借机扩军图谋

  正如美国兰德公司所说的那样,“在日本人的眼里,大海暗藏着杀机,只有完全控制了日本周围的每一滴海水,他们才会放心”。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极端心理,日本对于钓鱼岛问题的挑衅尺度越来越大。

  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PL63“与那国”号舰只和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中国“闽晋渔5179”号渔船发生碰撞,并在第二天以妨碍执行公务嫌疑逮捕了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此举再次引起中国强烈抗议。

  就在一个月以后,10月1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的由三菱重工打造的19DD驱逐舰首艘舰命名为“秋月”号(DD-115)并下水。8天以后,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日本防卫省决定把海上自卫队的潜艇数量从16艘增至22艘。这是1976年后日本首次制定部署20艘以上潜艇的防卫计划。日本防卫省认为,有必要增加潜艇,扩大以东海为主的警戒监视海域,以抗衡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增长速度。

  此前日本海上自卫队按照“日本防卫计画大纲”要求,常年维持一支由16艘潜艇组成的潜艇部队,基本上按照每年退役1艘旧艇、服役1艘新艇的方式进行新旧潜艇的换代行动。目前,日本潜艇数量在东亚地区虽居第三位,但却拥有多个“最高”,即现役潜艇更新换代率最高、自制率最高、科技自动化程度最高、水下静音程度最高、完好率最高。

  2010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召开日本内阁安全保障会议,正式通过了防卫省新《防卫计划大纲》,并确定了日本未来5年间的中期防御力整备计划。重视情报搜集和“警戒监视”中国海军的“动态防御力”构想作为日本政府防御政策的新概念,首次写入大纲中。新防卫大纲在内容中鲜明地将“重点”放在了中国,明确提出在增强日本西南海域海空防御的同时,在日本的离岛部署陆上自卫队。

  为应对中国海军在东海的合法的维权行动的升级,日本政府在新防卫大纲中决定,日本航空自卫队那霸基地的战斗机团(拥有战机数量18架),由1个师团增加为2个师团,预防别国战机对日本领空的“侵犯”。在“距中国最近”的日本冲绳县与那国岛部署“沿岸监视队”,并能够利用雷达设备对侵入“日本领海”的别国舰艇、飞机进行探测,同时在相关地区还决定部署陆基反舰导弹。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主战装备是由三菱重工建造的10型坦克,为战后日本国产的第四代主战坦克,是在美国所用的M1A2坦克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信息化水平、自动控制水平、计算机的控制水平更高,应该说超过美国现役的主战坦克,火炮的击火能力、整个信息化程度也相当高。

  “盟主”野心

  仔细审视一下今天的日本,近些年日本军事已经开始向东南亚扩张,意欲担当东南亚地区军事盟主的野心昭然若揭。

  2011年秋,正值中国与越南、菲律宾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愈演愈烈之际,日本防卫省和自卫队决定开始在东南亚各国就灾害救援和排雷、打击海盗等进行技术指导。为此,日本防卫省在防卫政策局内增设了“能力构建支援室”,负责向东南亚国家提供技术援助。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分别向该机构请求就灾害救援、排雷、打击海盗进行技术指导。

  2011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决定放宽过去原则上全面禁止武器出口的三原则,从而为参与国际间的联合开发和生产、提供人道主义装备大开绿灯。日本放松武器出口禁令显然有给本国军工企业松绑,让企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自谋生路的考虑。而耐人寻味的是,在南海与中国就领土问题对抗最激烈的菲律宾成为日本选定的首个武器出口对象。2012年3月23日,日方在东京举行的日菲两国副部长级战略对话上宣布,日本政府已经初步决定,通过政府开发援助(ODA)向菲律宾提供巡逻艇。

  2012年8月,日本防卫省及自卫队开始向中国周边6国印尼、越南、柬埔寨、东帝汶、蒙古和汤加提供扫雷、医疗等非战斗领域的技术支援。在钓鱼岛、南海局势紧张不安之际,日方的用意简单明了,就是与中国周边的国家合纵,达到军事“围堵”中国的目的。

  日本近年积极拉拢东南亚国家联合对付中国,期望在岛屿之争中形成南北互动之势。为此,日本每年拿出不菲的经济开发援助贴补东南亚各国,如今又利用军事援助的方式,争取与这些国家加强军事联系,进而实现紧密的军事同盟关系,甚至间接控制这些国家的武装。

  越南与印尼都期望从日本获得巡逻舰及雷达技术,但囿于法律的禁令,日本直接出口军事实物并不现实,却不妨碍日本以技术出口为名,输出飞机战舰的生产技术。

  东南亚国家军事工业基础薄弱,人员技术能力低下,即便拿到日本武器,也必须进行各种培训,日本便可借机上下其手,通过培训控制这些国家的军官,使他们成为日本的代理人,日本自卫队即使足不出户,也可遥控这些国家的军队成为仆从军,在今后可能爆发的中日冲突中发挥别动队的作用。

  此外,日本对外军援也是实现军事正常化的政治阴谋。日本近年来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和原子能法、组建天军等,整个军事机器已全面开动,早已冲破了日本和平宪法的限制,对外军援的突破亦只是迟早的问题。

  来源:《环球财经》11月刊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白益民
白益民
日本财团研究专家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