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为学:“斗争,是人生的一种幸福!”——沉痛悼念至交栾保俊同志

作者:高为学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斗争,是人生的一种幸福!”

——沉痛悼念至交栾保俊同志

惊悉至交栾保俊同志于12月16日仙逝,悲痛之情,实难言表。老栾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在《“土老冒”与“摩登精英”的不解之缘》一书的“题解”中,当概述了几十年来,同那些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摩登精英”的战斗历程之后,揭示了自己的人生格言:“斗争,是人生的一种幸福!”远的不说,从他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解放日报》担任副总编辑、党委副书记以来的30多年中,就撰写了几百万字宣传毛主席、毛泽东思想,批判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战斗檄文,完全兑现了他的人生格言!我限于水平和精力,不可能对老栾同志的宏篇巨著作全面评介,只能就其对1999年版《辞海》关于毛泽东条目的质疑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作挂一漏万的概述。

    1999年版《辞海》在“毛泽东”词目中,称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删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即所谓“为毛泽东摘掉‘马列帽’”。对于这个事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重大原则问题,老栾同志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最早发现问题,于1999年11月9日,写信给《辞海》常务副主编,指出《辞海》对毛泽东的评价,“与中央的决议有违。这个条目将在全国以至国际上引起混乱”。同时,还附上《对新版<辞海>关于毛泽东条目的质疑》一文,望能在“适当的刊物上发表,以示编辑部对此问题的重视。”可是,《辞海》常务副主编在复信中,根本不接受老栾的正确意见,相反地认为,“新版《辞海》的这一修改,是对毛泽东更加崇高的评价”。老栾为了使《辞海》编辑部能够承认并改正这个错误,接连写了七封信,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但事与愿违,《辞海》编辑部始终不承认错误,而且复信“措词强硬”。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老栾遂把全部通信公开,在《中流》杂志上予以发表,以正视听。

老栾除了写信以外,还在《中流》2000年第一期发表《理由何在?——对新版<辞海>关于毛泽东条目的质疑》一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质疑声蜂起。在老栾同志的带动下,我和我所在的上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评报协会的几十位离休干部,均积极行动起来,一致反对新版《辞海》“为毛泽东摘掉‘马列帽’”的错误做法,我们以协会的名义先给《辞海》编辑部写信,后又给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写信,我又以个人名义在《中流》、《真理的追求》上发表了几篇批评文章。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部分离退休干部也给党中央写了信。江苏省也有一位同志在《中流》上发表文章。全国众多马克思主义者的呼声,受到了党中央和上海市委的重视,对新版《辞海》的出版单位进行了批评。2000年2月2日,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炳华同志,当面对栾保俊同志作了《关于处理<辞海>(99版)“毛泽东”条目有关情况的说明》,认为《辞海》“对‘毛泽东’条目的释文作了不恰当的修改,……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这是缺乏政治意识的表现,并责令出版社检查”,要“停止发售,等待重新换页”,“恢复‘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提法”。2000年2月3日,我又接到市委副书记的秘书打来的电话,说你们就《辞海》问题写的信,黄菊同志(当时的市委书记)早就看过了,认为老同志的意见很好,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市委已决定新版《辞海》停止印制,停止发货,待修改后再重新出版。在2000年国庆前夕,上海市委宣传部特派理论处处长、上海辞书出版社党委书记兼副社长以及办公室主任,专门拜访上海市老干部评报协会,感谢老同志对《辞海》的关心和帮助,赠送一部新换页的彩图版《辞海》以及5套《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并特别说明要专送栾保俊同志一套。这充分说明,《辞海》问题的争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而告一段落了。在这场斗争中,老栾同志起了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是立了头功的功臣。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我们本来以为关于新版《辞海》问题的争论已经结束的时候,香港《争鸣》杂志2000年11月号,发表题为《极左派围攻新版<辞海>》的文章,指名攻击栾保俊、高为学为“极左分子”,污蔑“当前中国仍然极左当权”,并极其阴险地为《辞海》主要负责人的所谓“不畏强权,极力抗争”而“鼓掌”。面对《争鸣》的种种污蔑,我因患癌症刚动过手术,正在住院化疗,根本不可能提笔写作。老栾主动勇挑重担,独自承担了执笔任务,撰写了《项庄之创何指?——评怀冰<极左派围攻新版辞海>》万余言的长文,以我们俩的名义进行回击。如果没有老栾的代劳,我当时是无力回击的。老栾的这种战斗友情,我是终身不忘的。他们的那些谬论实在不值一驳,但《争鸣》的插手,更可以看出这个问题的重大政治意义,不能小看这场斗争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争鸣》是有名的极右刊物,它绝对不愿意发表我们的反驳文章。老栾看透了这一点,在投稿时给总编辑写了一封信,其中讲:“为了正视听,我等把事实重申一遍,写成此文寄去。你们是十分讲‘学术自由’和讲‘民主’的,既然如此,就请把你们的‘自由’、‘民主’分一点给我们,刊用此文,让读者知道真相,以明辨是非。否则,你们所说的一切都是假的,还是卷铺盖回家呆着,别到处招摇撞骗,丢人显眼!”他们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争鸣》2001年3月号发表了老栾写的反驳文章,这又是老栾斗争的胜利。右派是不会就此罢休的,因此,紧接着该刊在4月号就刊登了四篇围攻文章,并加了编辑部的“按语”。老栾称那些是“堕落的文人”写的“下流”文章,“与这些下流文人论战实在有失身份”。但是为了让读者明辨是非,他还是耐着性子又写了一篇万余字的反驳文章,题目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评<争鸣>4月号围攻栾、高的4篇文章》。老栾明知他们不会再刊用,“但为了立此存照,并让这些无耻文人心里不痛快,还是挂号寄去”。这就是老栾一生坚持真理,把“斗争”视为“幸福”的纯真品格!

老栾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战斗檄文,将会永放光芒,照亮后人!为了让人们全面了解老栾同志“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特附上《栾保俊同志生平》,以资悼念!

高为学

写于2011年12月21日

栾保俊同志生平

中共党员、离休干部,解放军驻南京军区记者组原组长、解放日报原副总编辑、党委副书记栾保俊同志(副师职),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2月16日3时在上海解放军八五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7岁。

栾保俊同志1924年7月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芦山区北莒城村的一个贫困家庭。1943年9月在山东省牟平县刘家沟入伍,194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山东胶东军区独立营三连战士、副班长、班长、文书,独立营营部书记,山东胶东军区东海独立一团政治处宣教干事,山东胶东军区新五师一五团宣教股副股长,三十二军政治部战斗生活报社编辑、通联主任、编辑主任,华东装甲兵政治部报社编辑,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社编辑、副主编,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副科长,解放军报社记者,解放军报社驻南京记者组组长等职。粉碎“四人帮”后,作为中央工作组成员,参与了上海的“拨乱反正”工作,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并作为文学报创办人任该报编委,后任当代中国上海卷编辑委员会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莱山战斗和多次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济南战役的公山、马山、狮子山、威海等战斗。1943年被评为战斗模范,1953年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先进模范积极分子,1955年授予大尉军衔,1965年晋升为中校军衔,1955年8月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8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83年4月离职休养。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和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在艰苦的革命战争中,他意志坚强,不屈不挠,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牺牲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工作热情高,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不计得失,经常与所在科室的同志深入基层进行采访编写稿件到深夜,宣传了许多先进人物和事迹,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在任解放军报记者及驻南京军区记者组组长期间,参与了人民军队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报道,统筹协调好驻区部队的新闻采编工作,及时地向部队党委、宣传部和报社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他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和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在上海工作期间,坚决地与资产阶级自由化作斗争,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用他手中之笔与一些“精英分子”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撰写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政论文章。他党性坚定,实事求是;他作风扎实,为人正直;他淡泊名利,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子女要顾全大局、严以律己。离休后,仍坚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发挥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好的优势,为官兵和街道党员上党课讲时事形势;坚持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时政评论文章,先后出版了《直言录》、《山水情》、《论刘绍棠》、《我心中的毛泽东》、《冷眼观潮》等优秀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努力实践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多次被评为先进离退休干部。

栾保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栾保俊同志永垂不朽!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高为学
高为学
3
1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