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培元发言:活在民族精神中的一座高峰

作者:忽培元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0-05-23

战士•作家:魏巍的当代意义与文学价值

——活在民族精神中的一座高峰

忽培元

忽培元发言:活在民族精神中的一座高峰

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魏巍老前辈,是在解放军总医院病床上。大约两个月后,他去世了。那天去看他,人已经很瘦弱,头脑却很请醒,目光如炬,令人想到战士负伤倒在战壕中,依然警觉地注视着敌人的进攻动态。当老人家听说我在大庆工作,就问了不少石油生产和工人生活的情况。交谈中,感到他的心中并不想着自己的病,而是各地下岗职工的生活。这令我十分感动。看他对工人那么关心,临告别前,我谈了一个也许不该提出的心愿,就是啥时方便,想请魏老给新落成的大庆文化艺术中心题写个名称。不料魏老当时就说,那好,现在就写吧。说着就让人扶下床,坐在轮椅上,咬紧牙关,用颤抖的手写下:“大庆市群众艺术馆"八个大字,还很吃力地签上自己名字和年月日。这个感人瞬间,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中。我回到大庆,第二天就安排把魏老刚劲有力的手书,用钢材镌刻到高大建筑物上。一个多月之后,魏老谢世,那幅巨型题字,成为大庆文化广场上为巍然耸立起的纪念碑。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得清他的手迹和签名。

今天,当我们念起魏巍这个名字,我们的面前幻化出的是一座高山,一座巍峨高山,虽然他的肉体生命已经逝去多年,但是这座山还在增高,随着岁月的旋转和江河流淌,因为他的生命已经化作了另外一种形式。这令我想起臧克家先生的两句诗(大意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仍然活着。

是的,作为一个用作品感染和召唤了几代中国人的伟大作家,读者心中的魏巍先生活着。他以自己笔耕不止的一生,实现了从解放区文学骨干到社会主义文学中坚的祟高事业的理想追求目标。他在我国文学劲旅的第一方阵中雕像般昂然挺立着,同丁玲、刘白羽、贺敬之、郭小川、孙犁、柯仲平、杜鹏程、柳青、梁斌、周立波、赵树理、王汶石、魏钢焰、李若冰等等一起……他们首先是共产党员是革命者,是冲锋陷阵的红色革命战士,然后才是作家诗人。他们首先完成了心灵的净化与人格的升华,实现了人生观的提升改造,才底气十足地拿起笔写作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文学观,决定了他们的文学立场、感情和世界观永远站在劳动人民一面。他们的爱恨情仇永远都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决定了他们对于劳动人民,对于工农兵的态度,也决定了他们的创作倾向与文学品质的崇高与阳光灿烂。

是的,作为从土地上、战壕中,从车间和军营走出来的一位立场坚定的思想家,魏巍依然活着。他是中国劳苦大众,工农兵群众的忠实代言者,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成功实践者。他用自己一生的劳动,完成了从正确创作思想到文学创作的经典锻打铸造的圆满成功。他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和长篇小说、文艺性通讯、政论等各种文学领域中的卓越建树,造就了一座高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写作生涯中,一次又一次冲击极限,树立标杆,创造奇迹,以新视野开拓了新境界。魏巍的文学成就,是同时代文学大家中的一流,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是的,作为一名深深地爱着祖国母亲,爱着保卫祖国的战士,关心青年成长的青年人生导师和青年热爱的精神领袖,魏巍依然活在战士和青年心中。他无愧于好战士好青年心中的偶像和明星。魏巍的思想和感情,通过他的各个时期的大量作品,化入了我们民族文化和美学精神之中,必将继续不断地产生裂变式的影响。

是的,他作为一座高峰,魏巍挺立着。生机昂然地挺立在东方大地。当代社会主义文学的这座高峰以自己独特风格与坚强自信傲然挺立,成为了一座迎风破浪的中流砥柱。无论世间刮什么妖风下什么魔雨,他都岿然不动,有力抗击着一切妖魔鬼怪的迷惑侵袭,无声地喝斥和阻止着所有的文学败类,包据对摸黑文学,汉奸文学和所谓普世娱乐文学的无声的批判和挑战。有一位洋奴作家公开宣称:文学不是用来歌颂的工具,也就是说他不承认文学歌咏真善美的存在事实。魏巍这座歌颂的高山耸立在那里,显得他的形象该是多么丑陋而渺小呀。

是的,作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魏巍依然话着。他是没有受到表彰的时代楷模,是纪念碑树立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民族脊梁,是传神地接过鲁迅先生手中的民族精神之火又努力传递给广大青年的民族火炬手。魏巍同志实现了一个共产党人高尚完美人格的自我修养和精神升华,成为了不用刻意表彰的永恒的时代楷模。

总之,百年之后的魏巍依然活着,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人民群众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精神的死与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2
3
0
1
5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