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的评价体系需要有“中国标准”
这些年,国际上一些国家或非政府组织热衷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政治评价或排行。由于西方大国主导着话语权,这类政治评价或排行多是反映西式“民主”、“自由”的政治价值观,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常常面临“被排名、被贬低”的尴尬局面。
这些年,国际上一些国家或非政府组织热衷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政治评价或排行。由于西方大国主导着话语权,这类政治评价或排行多是反映西式“民主”、“自由”的政治价值观,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常常面临“被排名、被贬低”的尴尬局面。
2014 年12月初,总部设在柏林的“透明国际”发布2014年全球“清廉印象指数”报告。该报告罔顾事实,不计中国强有力的反腐倡廉行动和效果,将中国的排名大 幅下调20位,从2013年的世界第80名降至2014年第100名。几天后,总部设在美国的人权组织“自由之家”也发表年度报告称,世界互联网自由度排 名中,中国、叙利亚和伊朗三国表现最差。上述三国在65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自由度排名中垫底,中国倒数第三。
综上,实有必要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研究发布中国版的“世界政治发展(力)评价报告”。
西方评价指标体系的“傲慢与偏见”
二 战结束以来,国际上针对各国政治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在西方悄然兴起。上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行为主义方法在美国政治学界的兴起,以经验研 究和量化研究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在西方政治科学界广泛流行。一系列相关的政治评价指标、指数和排行榜等相继产生,如“世界各国自由度”、“民主指 数”、“全球和平指数”、“全球幸福指数”、“失败国家排名”等等。
尽管国际上各类评价指标、指数及排行名目不断增多、花样不断翻新,但当 前国际政治测评领域仍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扭曲状态,即西方唱“独角戏”,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持续性“失语”。这种以西方国家价值观体系和政治现实为依据的评 价体系,是不能真实反映世界政治发展面貌。例如,2014年6月,总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了2014年度“全球和平指数”排行榜。在 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持续几年被纳入“全球最和平国家”之列,居第8位,高出中国100位,再次成为“亚洲最和平国家”。同样是2014年6 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与和平基金会发布了2013年世界“脆弱国家指数”排行榜。也许是受国际舆论特别是非洲发展中国家的谴责,《外交政策》杂志 2014年将这份自2005年起每年发布的“失败国家指数”改名为“脆弱国家指数”。在178个国家中,中国获得79.0分(满分为120分),排在第 68位;日本则排在157位,远离“脆弱和失败”,与其他西方国家一起处于稳定、成功国家之列。很明显,上述两份排行榜都无一例外地显示了西方对中国等发 展中国家的排斥和否定。
无论是评价指标的选取、发布机构的属性、还是发布的动机等,现有的西方评价指标体系无不带有浓厚的西方思想传统和政 治利益。以英国《经济学人》旗下“经济学人情报社”发布的“民主指数”为例,它以选举进程和多元化、公民自由、政府运作、政治参与、政治文化等五个方面为 考察维度,在全世界167个国家和地区的受访者中展开问卷调查,最终以0至10分的民主指数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现实的民主状况进行量化测评。根据这一指数, 中国大陆2012年的综合得分为3.00,排名第142位,创该指数2006年首次发布2.97分之后的“新低”,这无疑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 发展取得重大进步的选择性失明。实际上,无论是强调选举进程和多元化,还是突出公民自由、政治参与等因素,这些指标无一不是以西方的价值观为理论预设。可 想而知,以上述设定的变量来考察非西方国家,其结果必然难以反映各国真实的政治发展状况。
西方“排行榜外交”的实质
当今世界,思想政治领域的较量与斗争日趋白热化。在西方各类所谓“客观”、“中立”的政治排行的表象背后,折射出的是日益激烈的国际话语权较量以及更深层次的政治斗争。

|
|
|
|
|
|
|
|
热门评论